有点不太想接受现在还有家长认为‘一年不该只学一支舞’的现象。急功近利的年代还未过时吗?固然‘一年不该只学一个作品’是自己当初的坚持与原则,但是初衷是:他们应该学习的是能力而不是(比赛)作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打好舞蹈根基是为了他们他日可以举一反三。无奈此意已被误解为:对,他们应该一年学超过一支舞、两支舞、三。。。
量产就等于高效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遗忘了探索的过程与体验的乐趣,以及失败以后再尝试所迸发的高能量与精神?老实说复制一个作品容易多了,但是孕育艺术品质与人格却无比耗时耗力。‘教育’是什么?我是否应该雀跃他们付钱给我所要求的远比我想付出的更少?
闭口不争执点头交差何等容易,敷衍答应然后背地里我行我素也大有人如此做。选择困难龟毛症爆发纯粹是因为心里还有那一亩田,虽濒临枯竭但我仍想完美地保留着它,任与有心人一同无限畅游其中。。。
执意无从呀!
#奈若何
#因为家长要求所以我们需要我的天啊学的人是家长还是学生叻

*后记*
反思题一:我检讨思考是否因为自己无能所以无法量产?每个人吸收讯息的速度和方法各异,一个大人最快可以记住一段动作的时间为何,小孩又如何?一个大人可以多快速地把所吸收到的讯息转换成身体的呈现,小孩又如何?在快速地记住了动作以后,这些讯息或知识可以停留在大人的记忆或肌肉记忆里多久,小孩又如何?一年11或12个月、每月3或4天、每次60或90分钟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是平均52.5个小时。倘若专业舞者的训练时间是每天8小时那么这也不过是他们6.6天的时间,他们可以做什么,小孩又如何?快速地训练记忆其实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动作还是记住‘动作’?学习舞蹈其实是为了什么?我心里的答案又是否重要?
反思题二:我检讨思考是否因为自己耗了太多时间在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多现实意义或经济价值的细节上,比如怎么专心、怎么聆听、怎么控制、怎么坚持、怎么纪律、怎么思考、怎么享受、怎么快乐,而不是在安排每小时24×8拍的动作摆设?更要命的是否就因为我过于理想化地坚持全班以共同的速度前进而不是将训练集中在优质学生上,不仅使训练速度缓慢还招致了‘不平等地平等’?(提出申述的难道都是那些天才学生的家长吗?🙈😅)应该鼓励学习平等还是适者生存?是舞蹈/艺术服务兴趣还是兴趣造就舞蹈/艺术?在艺术教育里舞蹈可以只是手段而不是终点,这还重要吗?谁的标准才是真正的标准?遵循标准又是否真的有意义呢?
反思题三:换作是别人他/她会怎么做?嗯我也想知道。
艺术探索是一条不归路,也是一条没有指示灯的路。我并不奢望有人或书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倒是期盼在这条路上有人声回应自己,陪伴孤军的奋斗。毕竟有句话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愿这一条康庄大道早日成军!
#小小的问题大大的思考 #艺术教育 #什么是舞蹈 #书本没教的事 #一步一脚印 #革命路上 #走自己的路 #是同路的会在路上 #圆一个叫明天会更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