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朋友都质疑我协助舞蹈组织去推广华族舞蹈的作用。
我说,大家都是热心人,只是未有好的方法成全美好之事而已,我们这些晚辈能做什么便是什么。
有的人说,他们已无药可救,有的人说,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已,有的人说,能改的话早就改了。
我说,给我5年时间造罗马,没有尝试过我何以认同,反正我也没什么好损失。
朋友说,还是别白费心机好了。
这几年来,我认真看待舞蹈比赛的机制,思考、观察与验证评分制度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力,我修改过很多章程,写过很多建议书和报告书,出席过很多的商讨会,跟很多人分享过比赛制度与舞蹈发展的关系。。。
今天我没有遗憾。至少我知道次手空拳无法建造罗马、罗马不在意大利的话建成也没有意义。
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族舞蹈的整体发展与各大小舞蹈比赛的盛行都脱离不了关系,即使这些比赛的初衷也许仅是社团联谊、利益交流、节日庆典、政商界噱头等而已。华族舞蹈/中华舞蹈/传统舞蹈/民族舞蹈,不巧只是应景的课题。舞蹈界太认真计较的话伤的也只是自己的细胞,谁叫资本主义社会里谁能支配钱谁便是玩家。我们即使要玩,也不应硬要用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便是现实,也是理性。
即便如此,历史是不可任意忽视的,共识不同也不该抹杀有心人的贡献。只是,看清方向以后便要学习自己寻找可走的路。探索马来西亚华族舞蹈,也不是一种排他的行为,划清界线只是有利于圈内的人能更清晰、专注地精益求精。不是标签也不是局限,看各人心态与开放程度。至少现在我还是挺正面的。舞总学术组存在与否、参加全舞与否,不再与使命有关。
志同道合的,一起走便是。
#我不对制度失望不对组织失望只是对举棋不定的人感到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