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華小文化大匯演KK區賽啟發

2017華小文化大匯演KK區賽剛過,成績雖不盡理想,但還是有獲得一些啟發,讓自己及環境能夠變得更好。亞庇區的文化大匯演從早期的跌跌撞撞、成品舞氾濫到今天九成都以創作為主,就我所知經歷了十幾年。

回憶當初,這比賽盛事之龐大及大人之間的比賽情況能完全從後台體現出來。例如後台每間學校都掛滿自己的滑輪系統(因為要懸掛自己的佈景,所以十幾間學校比賽的盛況就可以看見後台橫飛的懸掛繩子)。猶記得最誇張的一年,兩間燈光公司同時裝燈具,因為主辦當局是沒有提供足夠的燈光設備。這是非常危險的劇場事,但這比賽就這樣熬過來了。

馬來西亞最近鬧得沸騰的成品舞參加比賽的事,這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的借鏡。身為舞蹈藝術工作者,深受藝術的素養,一直都努力用藝術的旅程來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也因為這樣,自己絕對提醒自己不可抄襲。問題是,我們做得到嗎?從準備整個演出的舞蹈編排、服裝道具設計製作、音樂音效剪輯,甚至到影像多媒體的結合等,我們有沒有辦法不抄襲?

當然有!若沒有的話,只是你不夠努力。曾經十年前的亞庇區文化大匯演辦了一個很具歷史性的活動,即是在比賽完後隔一天辦評審與老師們的交流會。那一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其中一位舞蹈老師的話:“那是我們五千年的傳統。” “抄襲別人的作品不是我們的傳統。”這是我當場回的一句話。文學比賽、考試若被發現偷抄的結果是什麼?取消比賽資格,學校的話或大或小記過吧。不問自取是為偷,這一直是我提醒自己的事。我沒辦法接受偷抄別人的作品而冠上自己名字後,能夠大勢的說是自己的編創這心態。在台灣就學習舞期間,我們甚至連風格相似都會引起爭論。當然,那是我們身為專業學習的必經過程。

為什麼成品舞?馬來西亞是個民主主義國家,而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所以個人的想法畢竟因為地域上而有所不同。想想中國能夠辦得起創作舞及成品舞的舞蹈比賽,那勢必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別忘了,當時報比賽的就是勾選成品舞的項目,而評委的項目內就沒有創作的分數,而是偏向技巧、團隊的條件來作為評分標準。那是否我把不同的舞蹈的片段抄襲、拼湊起來就可以說沒抄襲?身為舞蹈專業,我相信在創作的過程有許多影響舞蹈的動作設計及質感,連連續四個八拍的原創都做不了,那就真的是成品舞了。為什麼我不鼓勵成品舞參加創作舞蹈比賽?因為三個字:不尊重。從影像資料抄襲帶子的動作,亦即代表說原創的人不知道你私底下利用他的作品參加比賽。若得獎所獲得榮譽及獎金,我相信原創人也不會獲得。

我覺得若只是在這一昧地說不好也不是個正確及有建設性的態度。以個人的專業領域及努力這麼久的學習分享,我的確有幾項對未來文化大匯演的建議,或許那也是其他比賽可以參考的借鏡:
1.四個八拍的動作若有八十巴仙相似,可視為抄襲成品,可取消奪獎資格。
2.若不幸發生成品舞參賽而取消資格事件,該位置從缺,以避免建立為了上位而不斷污衊之不良心態。
3.評審的決定還是最後的決定。建議開放審核的時間是一個月。

如何在馬來西亞的舞蹈比賽能夠更好,或許以後真的可以開放成品舞蹈比賽,在賽前一個月將成品舞蹈作品的影像傳給主辦單位以方便傳給給評審觀看。這樣,評斷這作品的評分標準就是以技術、團體或個人掌握作品氣韻的特質來評斷。比賽中或許能碰到難得一見比原創還更上一城樓的好作品也說不定。其實,成品舞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一個舞團賞識一個好作品,聯繫上編舞洽談演出他的作品。談妥細節費用、舞團能力及時間等細節,經大家的同意,安排排練指導或跳過該作品的舞者前來進行初步排練及分享,善用影音資料輔助排練,並加上編舞親自過來進行作品細節指導及編創。從洽商到演出節目的過程,除了體現最基本的尊重外,更有許多藝術工作者的互相賞識及實際付出的努力。例如舞者有機會接觸好作品的精神及技術、編舞能收到該有的費用及榮譽等。

2017年的我,交上了四個對得起的作品:
1-童人陣(善牧舞蹈團)
這作品參閱少林寺的服裝設計,我自己創作的音樂(前半部為了模擬電視效果而使用大約30秒的不同電視節目的音樂)。我一直很想創作自己的舞蹈、自己創作的音樂很久了。今年完整作品付諸於行動,對我來說是好事。這作品有許多自己的特色,所以許多看了作品的人都和我反應對這作品的喜愛。“童玩三部曲”是我給這間學校的作業(原本是要排給likas中華舞蹈團,但後來就沒再任職),這是第一部作品。我花了整一年讓舞者在上課時玩高橋,才練就了孩子真的會了高蹺這件事。把童年還給孩子,是我近幾年的期許。文化傳承是實際的生活實踐。給了孩子什麼,他們未來就記得什麼。

2-浪濤打啦打(Putatan華商學校)
這腰鼓的鼓點是我在台灣習舞時老師教授給我的知識。我很享受在十幾年過後排練間,我和孩子們說:“這是我的老師教我的鼓點,現在我教給你們。”文化傳承,也讓我記得我的老師們對我多麼用心。這些孩子在排練期間對我那兇殺的臉飽受視覺折磨,啟發了我“跳中國舞為什麼要這麼累”的靈感,融合海邊、腰鼓的這個作品。

3-芭園交響(Penampang育民學校)
甘榜小孩的爆發力及神情,其實只要誘導他們就可以玩出很多很好玩的畫面。因為這個作品,我知道木瓜在卡達山話叫Tapayas。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記得,這些跳舞的孩子都記得。

4-百盒精靈(中英學校)
“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化能夠被保留下來,是因為有一班精靈在守護著。”這是我創作這作品的概念。要和這班孩子排練用將近三十個大盒子的作品是個大挑戰,因為完全不能有出錯的機會。這作品也何嘗不是現實生活的反照。

作品拿了五、六、七、十名,照”常規“應該早點離開才是,也就是常人說的全軍覆滅。在沙巴,我們不這樣的。最起碼我自己是如此。待到最後一刻,和冠軍隊伍的余偉強老師祝賀之餘也表達出我對他的作品和往年一樣炒冷飯沒誠意的想法(他實在太忙了)。另外,祝賀舞者浚鈿排出了很棒的”童憶“,也和他那吹哨子的小舞者Hi Five,說她跳的很好。大家都在探討說”童憶“是另外版本的 “百年樹人”,但作品個性及時間點的拿捏不同,但有強烈相似的質感。馮校長說:“他(浚鈿)連排練時都和你一樣。你教出了個得以門生。” 其實,看見其他的作品如“披上羊皮的狼”、啟華的作品等,我都有自己的想法想分享,不過大家忙著送孩子回家就沒機會了。

後來和舞蹈同好喝咖啡、談舞蹈事,得知冠軍隊伍的音樂是余偉強老師自己的創作,我自己深受感動。若有一天,大家都秉持著舞蹈藝術創作的互相尊重,那學藝術才沒白練。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建立自己的資源,學會尊重音樂人、服裝設計師、編舞及遠見的主辦單位。與大家共勉之。

 

文字 : 刘伟义
19 October 2017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