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混合篇 2018

观后感:混合篇

17 November 2018 at 10:37 ·

很久没有看到这种宽度的演出了,茶喝多了来点烈酒充充血也对身体有益(呵)。未开场前的简讯已经让人有点心跳加速,到现场后工作人员亲切地提醒、安排等也让心情慢慢兴奋起来,而现场的布置更是让人不得不把想象、期待和微微的焦虑翻炒。(一切只能到现场意会,剧透对身体不好哈哈)

其实很佩服演员们选择用肢体讲那么多的话,大家都像是在用生命演出,把旁观者兜进来放在自己的腋窝下玩闹。创意和爆点就不用说了,真的被我以为是假的还好奇真真的为什么没有来假假。。拜现场的音效所赐,节奏与气氛也让我想起舞。需不需要去设想表演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唯一的问号,也许是自己解读的讯息不太一样,我甚至联想到人性、贪嗔、生存、恶境、循环等等。。无论这是不是导演在铺垫/嘲讽的事,但如他们所愿这是一场很爽的演出,鼓掌👏💐👏 💐

👉 买票请看这里: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257846525040/ 🎀

 

16 November 2018 at 02:10 ·

有些演出适合用心看,有些演出适合用眼看,有些演出适合用脑看,有些演出看的是回忆,有些演出看的是感觉,看的是触动,看的是启示。。。不一定需要得到‘完美’,或者‘很好’,或者‘满意’,仅需落幕鼓掌,那毕竟也是一搓人凑合在一起的姻缘迸发火花的结果。我不来跳舞不是因为肉重,心知道站在外面才可以看到这团队之火能感染自己的深度,然后用不同的眼睛,记录下来。。。📸 #也是为了续缘 #剧场狗仔 #其实只会拍菜和鸟 #同样是360度旋转 #感谢台前幕后的战友们热情依旧虽然只是过客

👉 买票请看这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95726864090504/ 🎀

 

28 April · 2018

我其实不会写观后感,只会写感觉。朋友‘邀字’我也只能说‘很难写’,因为确实好的东西很难再用另一种形式转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事实上是我的功力不够无法与它并驾齐驱啦!哈。。)

很少很少会对一个作品那么期待。每个人评价演出的方式都不同,有些人的满足点在于该作品有高超的技艺,有些人喜欢绚丽的视觉效果,有些人喜欢被娱乐,有些人则是没有冲突便是好看。我不曾寻求一个标准,但今天在快要剧终时心底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还想再看一场。。。霎时间我知道,自己被满足了。呵呵~

这部舞蹈剧场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由一班很认真生活的艺术工作者在一起激荡出来的作品。认真做,几乎就是这个年代最需要的票房保证,毋庸置疑。舞者跳出风格惯性在舞台上又演又说,敲击乐手不但能演还能唱,大伙不仅在台上娱乐群众也娱乐着自己,导演势必要颠覆剧场隔阂,碎了一片又一片的墙。。。从榴莲到马来貘、从殖民地到家乡、从大风吹到一支笔、从假新闻到魔术黑箱,从阿公阿嫲到916/513。。。我想这不是一出戏,这是一台记忆的拼图。在这晚历史回顾的时光里,导演并没有用展现的手法陈述他人的故事,而是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回到自己的记忆箱去翻阅自己的过去、与家人的过去、与这片土地的过去。。。这趟记忆回溯的旅程不但好玩,还很满足。就因为认真过所以体验深,就因为活着爱着所以还要笑着走下去。对于家与乡的情愁,也经这股轻风吹拂而荡漾。。。我生长家乡19年,离乡别井也19年。(#惊!)

我暗地里想,未来10年也许我们都不会有机会观赏到这般水准的制作团队在一起这样玩舞台了(好吧除非他们演 Bisikan Monsoon II.. ✌ p/s:我的玩是指专业地做自己、倾盆又突破自己地),他们在一起创作所迸发的感染力就像那股土意十足的榴莲味让人忘返,一旦接触:爱它,戒不了;恨它,甩不掉!

认真的:还有几场,还未品尝的人记得去尝一尝/闻一闻这乡味👍 台前幕后的大家加油哦~ (ง •̀_•́)ง

#话说灯光真的很棒 #而且我这样说他也不会请我吃饭的所以我说的是真的
#最喜欢导演问谁有出过国但是没有去过沙巴砂朥越 #东马真是好地方好人多呀我就是典型例子呵呵呵 #什么时候可以一起玩呢 #期待续集续集续集

https://web.facebook.com/events/2055022628067241/

 

14 January · 2018

梁祝 是中国一个很悲戚但很美的民间故事,梁祝协奏曲更是凄美动人、荡气回肠。曾经在周老师那里化了无数次的蝶,离开以后每一次听到的梁祝音乐始终可以带我回到那个舞蹈室、那个年纪、那个很靠近远古脉搏的中华文化去,仿佛汗流浃背拐脚盘手地云手小五花和满场地圆场步只是昨天下午的事。。

话说,今晚让我回溯的便是这场现时代少见的芭蕾舞剧。撇开足尖技术,我看到的是一大群不分年龄不分肤色不分身形的舞者,用了她们所会的西方舞蹈语汇热忱地诠释了一个这么经典的东方文化精髓。这其中没有不协调也没有突兀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大小舞者们都非常地投入也非常享受于她们所呈现的表演。整个晚上一直冲击我脑海的并不是她们与“正规”距离了多远,而是(芭蕾)舞蹈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让她们与“美”有多贴近。。从她们的眼神和笑容我几乎可以确定她们在现实生活里也都是好孩子,因为能对不同的文化有这样的包容性,也愿意透过自己的身体去接近和表现“美”这件事。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技术的精准时也常会不经意地将“美”与“好”的定义缩小了,使它们与我们的生活遥不可及、不容易满足。往往越是放开,越是有更多的火花和可能性会发生。今晚的这一剧梁祝,足以看到艺术总监在中西之间那漂亮的一转。看见前辈对文化传承的用心以及敢于跨越形式的勇气,已是我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有些事,做就是了。舞,跳就是了!

#LastShowTomorrow @KLPAC!

https://web.facebook.com/10213608075328998

 

8 August 2015 ·

那不像东炎米粉麻辣火锅意大利面芝士乳酪汉堡披萨那样有着奇异风味,
却像椰浆饭肉骨茶咖喱米粉娘惹糕点印度甩饼等等家乡菜肴那么耐人寻味。
整场演出不扎人不刺激不痛不痒,
但看完后感觉却像被某种‘骚’味笼罩,
甚至渗透到骨子里里外外,甩不掉也忘不了,
一整晚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内心不自禁地驿动,
我想这便是人人人鼓剧场的家乡味、本土味、人情味,
让我感觉到了家,让我看到了兄弟姐妹们对家乡的爱,
也感染了我要尽情、勇敢、疯狂、快乐、满足地一起
玩创作、玩艺术、玩梦想、爱人的家乡、爱家乡的人。。。
值得支持!值得留恋!向表演者致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