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哪?舞蹈是啥?

当气球被戳破以后,里面的空气就不会存在。
当气球被戳破以后,里面的空气就无所不在。

这是两种片面。

今天晚上在DPAC的‘舞蹈’表演冲击我的,便是这种‘是或不是’‘要或不要’的思维拉锯。这不是一个很新颖的题材,关于土地和声音,再穿插‘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曲和充满情绪的肢体语言,不难让人与国土、政治、身份、挣扎、人性等课题联想到一起,老生常谈。不刻意强调(舞蹈)动作,也不刻意安排队形结构的表演形式(例如绝大部分时间在运用随机、即兴演绎),一开始的确让人难以捉摸甚至有点抓狂到底应该以什么切入点去欣赏作品以及揣摩编者的意图。其实也就是个定位的问题:我该以惯有的‘舞蹈表演审美观’去衡量这个作品的异类/独特性,还是该不设限地以‘纯粹表演、干脆表现’的角度去观赏作品的现场感、存在感?一半的演出时间里,我都在这些念头/杂念之间盘旋。

庆幸的是,这些‘看似没有却似乎有’的表演在演绎者不懈的投入中慢慢显露出一些纹理来,我隐约感受到了编者想要描绘的规律。它就像是一副抽象画,有一定的结构和智慧,只是不一定能直接用理性来了解。顿时我就明白了,倒是松了一口气。尽管未必全然理解表演者的心态/诠释,但是他们的投入状态以及对编者意图的专一程度让我钦佩。且不说全程有诸多的跌撞、奔跑与抢夺,是多么地消耗体力,这样子在表演期间还一直不停地探索和寻找机缘,更是一种烧烤脑力和精力的粗活呀。然而表演者们始终坚守着自己想要传达的情绪,使这作品有一种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呐喊声,表述着一种抽象的精神,任由旁观者解读。。

‘这是不是(什么)舞蹈’‘该不该以表演者的线条、节奏和表情去鉴赏’等顾虑显然已经被消除。空气无论是在球内或者球外,都是一样的空气。艺术的权限也就在它的无限,随心、随性、随喜,常乐也~ ☺️

#这不是criticalreview这纯粹只是观后感想

 

<Nyayian Bumi> 23.03.18 (Fri) 8.30pm @ DPAC Blackbox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