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得:《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

套用‘死亡并非终点’‘终点亦是起点’的说法,我想就人人人鼓剧场刚刚落幕的《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来开启我的文字舞蹈。在过去一年多里,我的观察程度可分为纯粹观察、观察评说和批判性观察,我的观察对象包括制作团、策展团、创作者和表演者,我关注的领域有形式、主题、作品、表现、空间、关系、意义等,而我的对话性质有包含内部反映、自我叩问和延伸共鸣。以下先简单地汇报我对这项目的观察心得:

Phase I  [详文见:观察报告与心得集结 HIF250421]

四场演出集中在2021年20/3 – 24/4 之间完成,由人人人鼓剧场内部团员(Jian Ru, Amanda, Wai Kei, Cheah Her 和 Chun Wai)自由编创,旨在探索音乐、面具、人与城市的关系。在这阶段里,每场演出的形式几乎都有所不同,例如道具和服装的有/无、音乐和场外指令的有/无等等。这些形式或表现手法的‘自由’除了能体现这空间拥有者的开放程度,也能体现在新常态环境底下大家的乐观程度。然而缺席的反倒是彰显在这独特空间里和特殊时局下的创作意图,以致我们在早期的思考和谈论都围绕在‘动机’‘自由’‘表演在公共空间’‘关系’等话题上。‘突破 自由/SOP/公共空间 之禁忌’和 ‘表演者为:表演参与者 vs. 行为表现者’的议题在多次的探讨后逐渐白热化,但最终也取决于个人选择。

Phase II  [见:观察心得Phase II (C) HIF021121]

被疫情延后了半年的第二阶段演出加入了艺术工作者如Faye, Choy Wan, Dalila 和Syamil,四场演出集中在2021年18/10 – 24/10之间完成,旨在创出含舞蹈、戏剧、音乐和时尚元素的新作。在这阶段我们梳理了项目‘行动意图’和‘表演创作’的区别,并锚定了阶段主题以打破‘本不是表演空间且具有固定形象的公共场域’为主。特邀艺术工作者的介入无疑让表演的完整性和可观性提供了作用,即便那是‘置于公众场所但极具剧场意识的表演’。‘疫情与表演艺术’‘社交距离与空间’‘何谓创作’和‘谁是观众’等思考题被逐渐挑出,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或表态。

Phase III  [见:观察心得Phase III HIF151121]

第三阶段的演出必然是被给予厚望的,特别是有了联合导演Yeo Lyle的介入。足以见得8/11 – 12/11 的公开彩排能让表演者们的穿流变得自如,有了监督指导者的第三眼,这首疫情诗断续的诗意、离隔的结构,也在最终划上了连贯而圆满的句号。我们得以集中思考主题《欢庆的生命。生命的欢庆》甚至表演意图与在地空间的相关性,享受一众表演者(包括特邀艺术工作者、人人人鼓剧场团员以及创办人兼策展人Boyz和Zyee)透过肢体、声音和色彩所迸发的艺术火花,同时也贪图了这久违的表演氛围能沐浴各自心中干旱已久的表演欲。

对我来说《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这项目是深具意义的。它不仅跨文化、跨领域,它同时也是跨空间、跨语言、跨形式的;整个制作的输出除了有可观数量的音乐和表演作品,也生成了三部(由家恩制作的)演出记录短片、三位观察员(Tay Sy, JS 和 Ing Fung)的文字报告和分享会谈、Yie Shien设计的(照片)虚拟展览厅会、计划成果分享与讨论会(post-project online discussion)等。可见它并不仅仅是‘一场表演’而已,策划人对制作的思考和态度是诚恳而细微的,尽管现实中大家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束手无策、焦头烂额、随机应变的状态。在我看来,这也显示了这项目(或后疫情创作环境下)的其中一个核心:‘变’—— 具变数、需应变、肯改变、能顺(其)便。整个制作和创作的坚持除了体现了表演艺术工作者的韧性,实则也说明了艺术在各种环境底下所具备的空间与潜能。《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无非是当代表演艺术工作者认真回应生活(与人生)的一个尝试、一群人在疫情底下的持续观察与学习的印记。

是的,没有人能自信满满地说出‘我知道怎么做’,并非只有我(不能用所熟悉的肢体语言去创作和表达)是站在‘不容易’的位置上的。‘不在常态’也是这个项目的特点之一,以致它的成品深具实验性、可看性和记录意义。策划人Damien曾指出‘观察员’乃是初次增设的岗位,但其实三位鼓剧场长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出任策展人、鼓手表演者何尝不是第一次自己编创、大家何尝不是第一次联手这样地把过去的剧场经验捣碎然后搬到私人公共空间去重组、第一次在演出进行时靠MRT移步和穿梭各场地、第一次面对如此严肃的创作议题、第一次将艺术和死亡如此捆绑和思考的呢?大家在这样非一般的时局里用非一般的手法见证和留下了思考和创作的痕迹,可贺的是——我们走过来了。同时我们也从中挖掘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索和可激发创作的课题,如‘疫情下的人类联系(human connection)’‘疫情下的行动/创作意图’‘艺术框架是否以安全为中心/表演场域的自由与安全’‘创作的信仰是什么’‘观察者(知情者)能否保持中立’‘观众的选择权力’‘权衡社会规范与创作者的责任’‘何谓公共空间、公共艺术’等等。

通过这个项目,大家都对‘公共空间’和‘public art’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最起码了解原来MRT场所并非是一个绝对的公共空间,只是相对于剧场空间,它是一个较开放、具流动性的户外空间。透过项目观察,我对何谓‘表演在公共空间(performance @ public space)’也有了新的想法:

  • 在可见、可触、不可撼动的(实体)空间里建立一个微妙的、得靠感受与想象的、可以自由穿梭和天马行空的异度空间。
  • 是创作人用身体和声音、行动和道具、构图和色彩去点缀、丰富、扭转、颠覆在地空间的一件事。
  • 是将原本汇集与浓缩在剧场的创作体验、人生领悟、真善美等艺术感受拉向户外人群的一种实验。
  • 与原本没有人生交集的陌生人产生交集的行为。
  • 在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的地方去植入想象的一件事。

 

无论哪一种说法最接近共识,‘表演’对我而言都是一个不断地在挖掘真相、靠近真相的过程。穿越疫情的《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也是很坦诚地在寻找‘表演(是否)可能’的真相。在成果分享与讨论会中表演者们也提出对‘空间’概念所产生的不同想法 – 除了因社交安全而拉开的距离,表演者在越靠近观众的地方(越近距离)反而需要给观众/公众更大的空间以示尊重。可见‘距离’的远近与空间的空旷与否无关,也会因为‘表演’的介入而发生微妙的关系变化。另外,惯于在剧场演出的表演者其实都被常规赋予了一定的主权,例如会被给予固定的展现空间,拥有不随便移动、会保持安静、会专心注视的观众群等,以致Chun Wai坦言‘我是一个被剧场保护的表演者’,容易在充满未知与多变性的(例如公共)空间表演时措手不及。这些经验提醒我们剧场空间里匿藏的舒适和假象性是大家不能习以为常的,而且好的表演应少不了思考和对话的准备过程。如同Yeo Lyle示意‘理解谁是观众、他们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是很重要的,然后才能透过作品与他们建立关系、铺排动线让他们贴近艺术或对刻板的艺术改观’。反观‘让观众去单纯观赏’还是让‘让观众去理解与思考’是这个项目里较少被聚焦的问题。对‘空间’‘观众’‘创作’‘意图’进行深度的 思考-突破-重建,或许便是我们当代创作者与时代对话的不二手段。

如果说这项目做到了开拓新常态下的(新)表演平台 – 即MRT空间,或摸索出后疫情社会的创作形式 – 即走向群众,这样的尝试和意图是值得被肯定的,然而《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是否掀开了大马当代艺术创作的新篇仍有待评定。在公共或户外空间进行表演很容易便与‘环境表演/场域限定演出’(site-specific performance)挂钩,而后者顾名思义是指依照特定场域编创对该地的人事物有特殊意义的演出形式。个人认为项目当中只有第三阶段的演出能较完整、较大幅度地概括了当下的环境、人、关系和时局,并让它们构成某种意义。即便如此,人们对‘欢庆’和‘死亡’的想象往往还是个人主观,没有黑暗或极端对比的‘表演性导向’作品在这样的场域下效果就显得温和委婉,犹如‘我需要表演-你要看吗-哦没关系’的表诉那么孤苦。被更何况在这空间里充斥的是不断流动的群众和以流动(在不同地点)来进行申诉的表演者,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条件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能靠如此短暂的交流来达至‘提升大众对表演艺术的认识’和呐喊‘art is essential’,看来有待更多有效的对策。又或者,此目标若以Yeo Lyle抛出的‘行为性导向’的创作手法来尝试,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Art is essential其实是一个陷阱’,在一次的交流会议里Tay Sy 提出反思地说,因为在大部分时候艺术都以‘不必要’的形式存在许多社会里,但即便如此创作者们仍不懈于继续创作(make art)和寻找突破,这也是艺术最有意义的地方。她接着提醒‘所以要让创作发生我们才有机会讨论’。‘讨论是我们的养分’ JS补充。Yeo Lyle说‘让矛盾产生对话也是很重要的,创作也是一种表态’。的确,‘表态’是近年来不少创作者在创作时容易遗忘且难以持之以恒的事,特别是与压力面对面的时候。作为创作者,若我们不在各种事件的争议和评论中做出选择(如创作)来确定个人的社会立场或艺术位置,又何必创作?何必相信艺术?何谓艺术?

简言之,我们或许不会因为这个项目而大改变什么(环境),但我希望一起成就这疫情诗的大伙能持续贯彻‘死亡并非终点、终点亦是起点’的概念,让创作和艺术探讨持续下去,这是我对这项目的最终感受和期待。也借鉴Will Gompartz(2018, 沈耿立 译)在《Think Like an Artist…and Lead a More Creative, Productive Life》里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之:在创意界,除非你有什么要说,不然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可谓大马创作者们在疫情时代让艺术渗透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感谢人人人鼓剧场的信任和大度让我参与这么丰富的疫情创作,让我也经历了这么多思考、探讨、实验、交流和成长。愿我们下一站再见!

文/瑛纷.Hii
#SeeYouNextStation!

 

人人人鼓剧场《In Transit-ion : A Poetic MRT Journey》 Jan-Dec 2021
Final Review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