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er Report : Simposium Seni Persembahan Malaysia

 

环节(一)
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表演艺术家的发展与挑战:从制作角度

协调员:马来西亚戏剧团主席 –  Sakrani Shamsuddin
主讲人:
1. 不同语言剧场,合作空间。 (ASLI 戏剧联盟 – 吴友凭)[视频。发表语言: 马来文]
2. 收入、身份和技术。(凭舞台 – 吴友凭) [视频。发表语言: 马来文]
主持人:叶伟良(ASLI副主席 / W Production)
观察员:Sakrani Shamsuddin, 吴友凭, Five Arts Centre 林保旭博士, 许瑛纷

主讲人与协调员在这个环节分享了表演艺术领域(以全职或兼职的戏剧表演从业者为例)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语言、空间、收入、技术等各个方面。尽管表演艺术发展的整体概况与积极成就未被统合呈现,会谈的内容则聚焦在语言差异、先进科技、表演硬体空间等方面,以及这些情况对于不同族群的表演工作者在制作与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火花。

观察者提问:

  • 相较于表演艺术的创作、表述、交流等空间,表演艺术的实体空间的建设较不受大马多元文化差异所影响。然而语言在戏剧表演中是关键的表达媒介,文化与语言差异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观众的理解、观众数量、甚至是跨文化的交流机会等等。是否,各族群的戏剧工作者有探讨跨语言或整合语言等的必要,减少语言隔阂并进一步促进国内戏剧表演水平的整体一致性成长?还是说,应继续在各语言群里深入创作?主讲人认为如何能通过表演艺术(即戏剧表演制作)来建立桥梁和打破文化壁垒?
  • 部分与会者提出早期的表演艺术环境相对较为‘单纯’,观众经常携家带口前往表演场所支持观看演出。目前国内给予表演艺术团体的硬体空间与设施逐年专业化,这种提升是促进了表演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还是变相带来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例如正规剧场空间中的观众规定/守则、科技化的购票系统、不坐落在与社区民众临近的表演场地等)?主讲人对未来的制作和表演空间的改进或提升有何建议?

其它探讨和重点:

  • 制作的专业化也意味着制作费用的提高,并进一步影响着票价和消费者的购票选择。
  • 表演场所是否必须局限于剧场?社区场所依然存在各种艺术表演的机会。
  • 除了表演艺术制作的形式与技术,是否还有其它层面可谈?例如创作内容。
  • 无论如何,大马的表演艺术发展离不开政治的影响。

 

  

环节(二)
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表演艺术家的发展与挑战:从教育角度

协调员:马来西亚木偶协会主席 – 雷志伦博士
主讲人:
1. 舞蹈艺术教育。(舞蹈指导、讲师 – 林保旭博士) [现场。发表语言: 马来文]
2. 槟城各团体的戏剧教育。(槟城Triple I – 王涵奕) [音频。发表语言: 中文]
3. 木偶艺术教育。(马来西亚偶艺协会主席、讲师 – 雷志伦博士) [现场。发表语言: 马来文]
主持人:叶伟良(ASLI副主席 / W Production)
观察员:ASLI Association, Malaysian Theatre Association, TEAM, Five Arts Centre, 林保旭博士, 许瑛纷

这个环节介绍了大马木偶表演的简史以及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舞蹈教学体系于大马中、大学阶段的介绍及其晋级成为教职的过程,还有槟城戏剧领域中使用多语言教学来拓展艺术教育的案例。表演艺术教育的分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各艺术门类达到更精致、专业化的发展,然而表演艺术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大马社会的衔接及影响并未进一步地被探讨。例如,表演艺术教育的核心是着重在艺术本质、表演者个体还是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教育作为传递先人知识与技艺的途径之一,表演艺术市场实际上除了涉及艺术创作,还有表演制作、作品营销、观众拓展、作品保存等技术,以艺术创作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说明学员在实际的表演制作环境仍有许多职场知识待提升。或者,必须换科系或者管道学习。碍于出席者人数与时间限制,深入的课题颇待未来再探讨。从与会者的分享所得,尽管程序与升级过程复杂,大马学府正规舞蹈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为国内表演艺术学员进入政府单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即从学生舞者提升为舞蹈教师的途径是显见的。

观察者提问:

  • 在编制(舞蹈)教学课程时,是否有考虑过关于跨文化、学员未来职业发展、表演艺术工作的可续性等课题?以文化舞蹈为例,传统和当代舞蹈种类繁多,决策者/课程设计者将如何筛选或安排以确保学员在毕业后具备足够的职场竞争力?目前的(舞蹈)艺术教育体系是否已最大程度地缩小了表演艺术教育与表演市场之间的差距(如有)?

其它探讨和重点:

  • 舞蹈文凭的用途。
  • 现有的正规舞蹈教育体系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未能消除社会对舞蹈持有的某些刻板印象;采纳越多的舞蹈种类也意味着学习课时的缩减;课程的安排可能无法及时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等等。
  • 艺术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开拓学员思维,实际的艺术创造力和职场选择实将因个人表现而定。
  • 大马艺术教育体系里存在的不足,必有待教育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来修缮。
  • 拥有正规或高等艺术文凭或相对稳定的就职机会并不意味着艺术工作者将获得高收入。
  • 值得提醒的是,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并非艺术教育的唯一管道,艺术交流会、文字发表、作品分享、进入剧场观赏艺术表演等也都可以是艺术教育的一环。
  • 进入艺术教育体制与没有进入艺术课程但在各地努力经营艺术制作与创作的人同样重要。

 

 

环节(三)
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表演艺术家的发展与挑战:从可续性角度
1) 政府政策和中央/地方政府的影响
2) 资本、赞助、政府税收、人力资源、创造力、环境、筛选/审查
3) 宣传和售票、娱乐税

协调员:ReformARTsi 代表 – 吴友凭
主讲人:
1. 中国戏曲的永续。(黄爱敏博士) [现场。发表语言 : 马来文]
2. 拆解CloudJoi运营模式-其定位如何协助表演艺术团体永续经营 CloudJoi(售票和线上)。(苏中宏) [现场。发表语言 : 英文]
3. 3M1T:连接艺术与制作管理的桥梁。(颜勇祯博士) [视频。发表语言: 中文]
主持人:叶伟良(ASLI副主席 / W Production)
观察员:吴友凭, Sakrani Shamsuddin, Five Arts Centre, 林保旭博士, 许瑛纷

表演艺术的可续性课题实际上难以在极短的发表时间中详尽说明,然而各主讲人都精辟地概括出个人/所属单位所秉持的理想,试图在合适的理论框架下实践自己的艺术蓝图。无论是为传统文化遗产再添续航力的戏曲艺术传承架构(action framework)、突破传统实体表演空间的创新科技云端剧场,还是为创作意义、艺术管理和市场分析搭建桥梁的(3M1T)理论,都显示了当代工作者、学者在开拓大马表演艺术新市场所具备的魄力和潜力。尽管永续经营的动机可以是解决当前的文化、经济、社会或艺术等各层面的需求,在创建一个综合的表演艺术生态这目标上,或许众表演艺术群体可多面向地探索个人艺术理念的跨群体、跨文化、跨领域、跨时代等意义。属于大马表演艺术生态的框架、大马表演艺术创作的根源与泉源、大马表演艺术群体的理论与理想,或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平台去迸发。

观察者提问:

  • 艺术制作的商业性使艺术经营离不开市场经济、作品供需、竞争力等课题,所以在商言商的思维往往凌驾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鉴赏和热忱等话题之上。大马表演艺术市场/空间固然需要具理性、人性化且安全的环境来成长/成就,尽管‘身兼多职’是表演艺术圈里工作者的常态,但这不意味着协同(synergy)的力量已不复存在。除了需要有对的管道,实则也需要有对的人在做对的事。正规的剧场表演或仅是表演艺术生态里的其中一环,而表演艺术也或仅是艺术世界里的其中一环。在大马表演艺术圈的这个大蓝图里,且问 “我是谁(我是对的人在对的位置上说对的话吗)” “我们已有什么还缺什么(除了钱)” “我能做什么(what can I do)”?

其它探讨和重点:

  • 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
  • 科技/技术革命的热浪冲击下,表演艺术工作者将如何应对?科技并不可怕,与时并进是权宜之计。
  • AI技术对表演艺术格局的影响。AI不会取代演员。
  • 国家文化政策(National Culture Policy)对经营大马表演艺术的限制和压力。如何以客观和理性的方式与相关部门对话并反映心声。
  • 大马表演艺术以时间、区域等分类的历史发展和记录相对较少受到关注,翻阅历史以展望未来是相当必要的。建立表演艺术工作者档案这提议或可延伸为建立或整合表演艺术群体的资料库,有待进一步探讨。

 

=====/=====

观察心得

  • 这份简略的观察报告结合了现场的发表要点、与会者观点以及笔者的个人拙见和会后补充。观察者的提问旨在主题框架下引出未被发表、提问或讨论的话题,以期展开更多面向的讨论或以框定谈论。
  • 表演艺术工作者需要什么?这场活动所追求的是什么?个人相信经济资助并非最大的诉求,大马表演艺术领域也需要自由且安全的表达空间、创作资源的支持、政策上的平等关注、合理的就业机会以及社群的认同等。
  • 笔者认为艺术创作的意义可分动机、信息和价值这三方面来谈。然而在实际的工业操作中,艺术创作的动机和成果常需要被量化以达到价值衡量的目的。长久下来,艺术实践的商业化可能迫使金钱利益主导或渗透到艺术对话中,艺术制作的私营化也可能导致艺术定义趋向私人或个人化,并且进一步分割已相对较小的艺术领域。表演艺术工作者还需保持警惕。
  • 这是一个稀有且难得的交流机会。会谈的主题与架构是务实的,活动的筹备、节目编排、技术支援、执委工作、膳食等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都面面俱到。若有不尽善之处,应属被给予的策划与准备的时间之紧迫。会谈内容的深度固然取决于出席者的人数和背景,因此会谈难以在传递正面与负面、客观与主观信息中实现平衡,也难以在发表和讨论这两大目的上各自深入。尽管如此,这活动充满深意,建议也可在他日再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例如使用问卷或文章等文字方式参与、分区域/语言/角色/领域等进行、分阶段或课题来探讨等。这是一场偶然但复杂的活动,也是个具探讨意义惟宣传不及的活动。即便如此,这是一个稀有且难得的交流机会。

 

观察者:许瑛纷。 独立舞蹈工作者  | 手足舞计划 、舞室艺坊  创办人
马大的表演艺术 (舞蹈) 硕士  | 儿童舞蹈、舞蹈技巧、华族舞  | 表演、编舞、教学、研究

 

— 报告结束。谢谢! —

<Simposium Seni Persembahan Malaysia> 14-15 Oct 2023, 9am-6pm @ Pusat LLG, KL

 

Rumusan:
https://sites.google.com/view/simposiumsenipersembahan/rumusan?authuser=0

♦ PDF 1:
DanceTalkGather_SSPM_REPORT_lowres_V3

♦ PDF 2: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HJ8NWhFs7ad8R43TWwqFszkt04XgL5h/view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