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f-a-journal about me, body and the dance
如果这里的文字 (只) 是一篇演出观后感,那就对我没太多意义了。
思考与议论
It’s always more exciting to dialogue with another soul. Be it debate or negotiation.
~ Be mindful here.
Everyone has the freedom to speak, and the listener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message. The most fascinating thing about communication or dialogue is, it isnt seeking right or wrong or conclusions. The moment and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exploring and agitation is the most meaningful meeting of minds. Speak for yourself, but must know that ‘the author is dead’.
人人都有言论的自由,而听者有选择讯息的权利。交流或对话的珍贵之处并不在于寻求对错或结论,思考、探索与激荡的当下和过程才是智慧相会之最美妙的时刻。为自己负责,须知作者已死。
如果这里的文字 (只) 是一篇演出观后感,那就对我没太多意义了。
《谢师会》俨然是一份给各代教育工作者的问卷,也是一份礼物。
今天的盲盒是一个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背景的剧目,有趣的部分是这批据点南方的创作团队用着外语和自身的在地视角去演绎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北方故事。。。
史料采集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们都明白‘保存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这个呼吁可以让同代人维护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好让后人藉以了解,也可以唤起世人对前人的社会活动、生活轨迹与精神文明等赋予敬意。然而历史维护工作若仅系结在历史文物或资料的收集和展示是不足的,因为当时代迭变,同代人也会面临记忆缺失、文物维护/维修量日益庞大等问题。‘回顾历史的(深层)目的是什么?’这是我在出席马来西亚民众图书馆及研究中心与心向太阳剧坊主办的《林明锡矿历史活动与建设》活动时,一直盘旋在脑中的问题。
#或许我只是在借题发挥 #WhatWillYouDo 这是一个临时和应景的邀约,我似乎没有考虑太久便答应出席了 – 我正在从怡保回坡的路上,几乎不会让人迟疑的名词陆续跃入眼帘:大马现代舞先锋舞者 Aida Redza、跨声身全能表演者DamienVincenzo Leow (Hui Min)、鼓舞唱演说做想皆优的社区艺术工作者 BoyZyee 夫妇、环境舞蹈、大自然议题以及眼下不断掠过车窗的光秃山林。我急于想从讨论会与表演里寻找‘表演艺术与大自然’之间意味深长的解答和平衡,然而结果却像掉入了一个更广泛而无奈的思绪。
这是一篇不修边幅的观后感,写在看完人欣的 Neighborhood Project 记录片以后,也作为我回应内心的自省文字。随性,也真实。 欢迎介入对话。
在对话发生以前进行对话,是我们舞者不常规的交流方式,但我们这样做了。将 thinking aloud 特意写下来,我想原因有几。撇开彼此在那段时间无法找到合适的现时对话机会以外,文字有助我(们)用慢万倍的速度捋清自己的思路,也允许我们用眼睛重新审视一遍脑中或心里所想的,更可以留下作为日后参照的依据,所以甚好。好比上台表演以前我们习惯对着镜子反复地扫视我们的肢体动作,或是同样的道理/心理。与其它对话文章不同的是,我们的文字叙述尽量忠于现时会谈的直接与纯粹,这也包括了我们所陈述的不确定性和未完整。我(们)甚至准备日后再回来反驳或颠覆自己的想法,因为对话的另一层意义也是藉由 “表达出来” 以后来让自己认识自己。这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有趣探索,我们有些兴致勃勃。。。
这是一对知音的月下对话。从纠结到妥协,有反问到反思,由失温到平衡,经艺术到人生,他们或许远离柴米油盐甚远,我们依旧能跟随字间里的拉扯与起伏,一窥一代艺术工作者能量转换的心路历程。值得留痕。
早就准备好现场比赛评完以后,才回家来开始我的(文字)战役。凌晨1.05分,啃了面包端来电脑架起旧文稿,来个绝地反思。
陈老师是我敬重的前辈,他对晚辈的严厉措辞想必是因为对舞蹈艺术发展的关爱。晚辈我也一样,希望华族舞蹈发展的环境是积极、多元、开放且正面的,固于此分享彼此不同的观点以学习,盼能引玉更多舞蹈工作者的交流或反思。若有不足之处,也盼大家指点。愿与全国华族舞蹈工作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