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得:我的终站记忆

带着没有设限的期盼,我来到了人人人鼓剧场《过站:一首穿梭在 MRT 的诗》系列的最后一场演出。我想关闭我的理性,好好地让现场体验和新发现来总结这已关注超过一年、不断被赋予想象和意外的集体创作。我想我是兴奋的,至少在乘 MRT  前去演出场所的一路上,我是。

《危机时刻的艺术、文化、悲恸与遗失》之观后感触

感谢Jo Kukathas,再一次将(马来西亚)艺术课题拉至一个高度,让我们不再拘泥于艺术的流俗问题。太多时候为了普及的需求,我们将艺术作业标准化、程式化,也不小心地以为艺术是有固定形式、有边界的。然后在这无形的界限边缘我们感到局限和束缚,并急于找寻一个标准答案/程式来破除困境。然而制造这些桎梏的人是谁,如今我们不得不退一步再重新思考。

舞在即将断层的时代

这是一个困难的年代。我们的生活与理想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史无前例的。我们无法想象未来,也无从考究应对方法。身体,是最大的受害者。接触不再、对话不再、感受不再、热情不再。我们一边期盼着又一边忌讳着。生老病死的思考题提前到来,迷惑了我们曾经笃定的方向,以为艺术与生活存在着二元对立的关系。

《身體解碼:舞蹈身體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舞蹈圆桌会议之线下论谈

在对话发生以前进行对话,是我们舞者不常规的交流方式,但我们这样做了。将 thinking aloud 特意写下来,我想原因有几。撇开彼此在那段时间无法找到合适的现时对话机会以外,文字有助我(们)用慢万倍的速度捋清自己的思路,也允许我们用眼睛重新审视一遍脑中或心里所想的,更可以留下作为日后参照的依据,所以甚好。好比上台表演以前我们习惯对着镜子反复地扫视我们的肢体动作,或是同样的道理/心理。与其它对话文章不同的是,我们的文字叙述尽量忠于现时会谈的直接与纯粹,这也包括了我们所陈述的不确定性和未完整。我(们)甚至准备日后再回来反驳或颠覆自己的想法,因为对话的另一层意义也是藉由 “表达出来” 以后来让自己认识自己。这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有趣探索,我们有些兴致勃勃。。。

伪艺术工作者

这是一对知音的月下对话。从纠结到妥协,有反问到反思,由失温到平衡,经艺术到人生,他们或许远离柴米油盐甚远,我们依旧能跟随字间里的拉扯与起伏,一窥一代艺术工作者能量转换的心路历程。值得留痕。

一介观众:想象。假想。预设

在众多的戏剧演出当中,无意识地,我总被《缺/失的对话》制作的各方面吸引着。也许是他们的年轻、他们的勇气、他们的未知、他们的突破、他们的创作力、撞击力、推动力。。。无论是在场内或场外,我总被波动、荡漾、摇撼、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