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游记

那是一个带有蓝天灰云的周日上午,我把自己交给飞机,从吉隆坡过渡到了槟岛,准备赴一场身体与感知的飨宴。 4.30pm。在我走入那个私人的露天表演场所时,就已有表演者在各处用蓝色粉末在地上涂抹,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也像是在与观众画出/拉近距离。在这个有点像四合院格局的场地中间,徜徉着一片长方形的绿地,有的舞者在绿地周边的石灰地上涂抹,有的则在绿地上自我探寻。音乐人 Kent 也穿梭其中并格外专注地在观察每一位表演者的行为,他像是个能量吸允者也像是个信息采集者,正用其犀利的眼神捕捉所有可取的信息,以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消化、琢磨与释放。仅凭他个人的一张口和一双手,他玩出像是一band人 (与物) 齐发的各种声音。‘要做到像鸟声但不是鸟声’ 他后来说。他的音乐密而不漏,像有一种迷魂力量也像是一种胶囊,把我们都包围和凝固在这个独有的时空,与现场的舞者身体来个直击交战,彼此所迸发出来的能量和乐趣无所遁形。

关于环境、艺术、人生

#或许我只是在借题发挥 #WhatWillYouDo 这是一个临时和应景的邀约,我似乎没有考虑太久便答应出席了 – 我正在从怡保回坡的路上,几乎不会让人迟疑的名词陆续跃入眼帘:大马现代舞先锋舞者 Aida Redza、跨声身全能表演者DamienVincenzo Leow (Hui Min)、鼓舞唱演说做想皆优的社区艺术工作者 BoyZyee 夫妇、环境舞蹈、大自然议题以及眼下不断掠过车窗的光秃山林。我急于想从讨论会与表演里寻找‘表演艺术与大自然’之间意味深长的解答和平衡,然而结果却像掉入了一个更广泛而无奈的思绪。

Yang Berat, Dengan Ringan

最终,我那因疫情与社交距离而停驻了的身体给了我一个强烈的讯息 – 减少接触。要就地排放并疏解囤积许久的思绪是主因,减少空泛的对话是其次,倒也与病毒无关。对我而已,观赏每一场演出都像是踏上一段旅程。旅程都是耗力、烧精神的,因为我不相信没有刺激感受的旅程。所以再踏入黑箱剧场看你们表演的决定,我斟酌了许久,也准备了很久,因为知道它必将带给我冲击,无论我如何小心翼翼。

陌生的英雄。舞蹈与传说

历史回顾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那是一个将过往事迹与个体(或群体)想象重新进行交织的过程。而制作历史回顾的纪录片堪比魔术表演,在引导入戏的过程中添加一些些神秘感,又在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里留下无数悬念,引人入胜但却又摸不着谜底。